有机生产杂草非化学防治方案

有机生产杂草非化学防治方案

2020-03-26 16:17:24

农田杂草是作物生产中的有害生物,与作物争光、争水、争肥、传播病虫害,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。为推动农田杂草科学防控,促进除草剂减施增效、安全使用,日前,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围绕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马铃薯、油菜、棉花田草害防控,研究制定了《2020年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》,如下为非化学控草技术的汇总:

稻田杂草

稻田杂草防控要立足早期治理、综合防控,根据水稻种植模式、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,开展分类指导。

种子精选。通过对稻种调进、调出检疫,检查稻种中是否夹带稗草等杂草种子,经过筛、风扬、水选等措施,汰除杂草种子,减少杂草的远距离传播与危害。

农业措施。通过深翻平整地、水层管理、肥水壮苗、水旱轮作、轮作换茬等措施,保持有利于水稻良好生长的生态条件,促进水稻生长,提高水稻对杂草的竞争力。在水稻生长中后期,可人工拔除杂草,避免新一代杂草种子侵染田间。

物理措施。水源及茬口条件容许的地方,可采取在灌水口安置尼龙纱网拦截杂草种子,田间灌水10-15厘米捞取水面漂浮的杂草种子,以及清除田埂周围的杂草等措施,努力减小土壤杂草种子库数量,降低农田杂草的发生量。

生物措施。在水稻抽穗前,通过人工放鸭来取食株、行间杂草幼芽等措施,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。 

麦田杂草

麦田杂草防控要立足麦草秋防、综合防控,根据小麦种植区域、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,开展分类指导。

种子精选。通过麦种调入和调出检疫,检查其中是否夹带杂草种子,特别是毒麦、节节麦、野燕麦等。通过检疫措施,结合播种前的麦种清选,有效减少杂草的远距离传播。

农业措施。及时清除农田杂草,实行麦油、麦菜等轮作倒茬,可有效减轻伴生杂草的危害。小麦整地前浇水,诱导杂草种子提前萌发,结合浅旋耕锄草,降低杂草基数。通过提高整地质量、合理运筹施肥、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等,促使小麦全苗、壮苗、匀苗,提高小麦对杂草的竞争力。

物理措施。小麦播种前通过翻耕或旋耕整地灭除田间已经出苗的杂草,清洁和过滤灌溉水源,阻止田外杂草种子的输入。

生态措施。采取玉米秸秆覆盖、稻草覆盖,有效降低杂草出苗数。

玉米杂草

玉米田杂草防控要立足早期治理、综合防控,根据玉米轮作模式、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,开展分类指导。

农业措施。及时清除田边、路旁的杂草,防止杂草侵入农田。结合采取小麦(油菜)秸秆覆盖、薄膜覆盖、行间套种其他作物(大豆、花生等)等措施,减少伴生杂草发生。强化肥水管理,提高玉米对杂草的竞争力。物理措施。在玉米苗期和中期,结合施肥,采取机械中耕培土,防除行间杂草。  

大豆杂草

大豆田杂草防控要立足早期治理、综合防控,根据大豆轮作模式、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,开展分类指导。

通过播种前浅旋耕、适时早播、合理密植、轮作换茬等措施,减少伴生杂草发生。加强肥水管理,提高大豆对杂草的竞争力,尽快封垄。

马铃薯杂草

马铃薯田杂草防控要立足早期治理、综合防控,根据马铃薯种植模式、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,开展分类指导。

农业措施。及时清除田边、路旁的杂草,防止杂草侵入农田。通过与禾本科、豆科、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,行间套种其他作物(大豆、花生等)等措施,减少伴生杂草发生。

物理措施。在马铃薯苗期和中期,结合施肥,采取机械中耕培土,防除行间杂草。在北方一作区可选用无色生物降解地膜、黑白相间膜、黑色地膜进行覆盖除草。

油菜田杂草

油菜田杂草防控要立足早期治理、综合防控,根据油菜种植模式、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,开展分类指导。

通过适时晚播、合理轮作、适当密植、清洁田园等措施,防止杂草侵入农田。





电话咨询